1.針灸為什麼能夠治療眼病 ?

針灸是用針剌和艾灸,通過剌激人體的穴位達到治療疾病的方法.針灸治療眼病早在”內經”中就有記載”靈樞 邪氣藏腑病形”中有”十二經脈,三百六十五絡,其氣血皆上於面而走空竅,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晴”眼與十二經脈搏,奇經八脈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.因此針 剌某一特定穴位,可通過經脈的聯繫治療某一特定眼病.現代臨床實驗研究表明,針剌對眼的許多生理指標均有良性影響,主要表現在: ①對大多數眼病及”正常眼”視力有提高作用,如 : 詞組 , 中期白內障,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,屈光不正,眼肌病,弱視,視神經萎縮等 . ②通過眼底熒光造影,超聲多普勒檢測,可發現針剌可改善眼局部的血液循環. ③對各類眼病狀態下的眼壓均有降低作用. ④對輻輳功能不足的視疲勞,麻痺性斜視的斜視度均有明顯改善. ⑤對淚液分泌量,淚膜破裂時間均有良性影響. ⑥對眼底病患者誘發電位潛時,波幅均有明顯改善,對正常人的誘發電位潛時影響顯著,但波幅無明顯改變.從以上六方面可看出,針剌對眼的直接影響主要為促進 眼部血液循環,興奮視覺神經功能,增強和改善眼肌功能及協調作用,增加淚液分泌並改善淚液代謝.所以針剌雖然是一種非特異的方法,不具備治療某種病理改變 的針對性,便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,對眼的多種功能有良性影響,可廣泛有效地應用於各類眼病的治療中.

2.針灸治療哪些眼病療效較好 ?

針灸作為眼科治療,已用於幾十種眼病.各種研究表明,對於缺血性疾病,一位些以視力下降主要表現的視神經病,色素膜炎,青光眼等後期,慢性期 或術後,沒有嚴重屈光間質不清的老年性眼病,如黃斑病變,白內障早期,均可以針剌作為主要治療手段;謂一些較急重的眼病,若以缺血為主要病理改變(如動脈 阻塞,缺血性視乳頭病變) ,應以針剌,藥物並重,雙管齊下 ; 謂一些急性炎症性眼病,急性青光眼,先天性眼病等,針剌可作為輔助手段,出血性疾病在早期不宜使用針剌,後期出血吸收後可用針剌以提高視力,改善視功能, 眼肌病屬正常眼肌功能減弱,視疲勞,假性近視,可以針剌為主要治療方法.外眼炎症,應視情況而定,針剌可剌激淚液分泌量,使淚膜破裂時間延長,對慢性角結 膜炎有良效.因此針灸對血循不良,各種生理功能衰弱的慢性眼病是最佳的治療方法之之一.

3.常用的眼科針灸療法有哪些?

眼科針灸較常見的可為針法,灸法,穴位注射,耳壓等.
針法常用有毫針,梅花針,三棱針.毫針進針法就是將針剌入穴位後,通過提,儲值,捻,轉等手法 , 使患者局部出現酸,脹,麻等感覺,即”得氣”它用於大多數眼病的針灸治療.在針柄上通電流,即為”電針”但面部較少用,初次針灸的病人有時會出現頭暈目 眩,臉色蒼白,冷汗,甚至暈倒的”暈針”現象,此時應立刻退針,讓患者靜臥,休息片刻即可.梅花針較多用於頭面部穴位,反覆叩打,治療假性近視,視疲勞 . 麥粒腫早期多選用耳尖部位三棱針放血,流出幾滴血 , 但不可過深剌,也可在眼腫脹區局部用針柄反覆雀啄.灸法一般不用於頭面部治療,主要用於四肢軀幹,它是用特製的艾絨點火燃燒後 , 剌激穴位,耳壓是將菜籽埋於耳內相關的穴位,使穴位能長時間得到良性剌激,無痛苦,無危險,一位般對於不能接受針灸的兒童,常用的耳穴有目 1 ,號碼 2 ,眼,方藥,腎等.

 

4.什麼是眼科針灸療法?

眼科針灸,簡單地說就是用針灸的方法治療眼病.它的範圍不但廣泛,而且療效迅速,有其獨到之處 , 對眼科常見的急性結膜炎,角膜炎,虹膜睫狀體炎,視神經炎,眼肌麻痺,眼瞼痙攣,流淚症,視疲勞等療效較好,尤其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視力下降,視野縮小,能 明顯地改善視功能,提高視力,擴大視野,對眼痛劇烈伴偏頭痛等患者,針灸常可減輕或消除疼痛,其療效之迅速,常藥物難達.

5.眼與經絡的關係是怎樣的?

中醫學認為眼為人體五官之一,它和內在的髒腑有密切的關係,這種關連是依靠”經絡”貫通的”靈樞.大惑論”聖誕老人”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上註於目而 為之精,精之窠為眼,骨之精為瞳子,筋之精為黑眼,血之精為絡,其窠氣之精為白眼,肌肉之精為約束,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 , 上屬於腦,後出於項中” , “靈樞 . 邪氣臟腑病形篇”曰: ” 十二經脈 , 三百六十五絡,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,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” , “素問.五臟生成篇”曰: ” 諸脈者皆屬於目” .都說明眼與經絡的關係密切而且重要.十二經脈中,除肺,脾,腎,心包經以外,有八條經脈是以眼部作為集散之處的,但臟腑表面相通,可以說十二經脈直接或 間接都與眼有關連.在奇經八脈中,任,督,陽橋 , 陰橋,陽維,陰維,也是以眼部為起點的 , 分佈如下: ①集中與眼或眼附近的經脈:手陽明大腸經,手少陰心經,手少陽三焦經,陽引 , 引望,陽維脈,督脈,任脈. ②起於眼或眼附近的經脈:足陽明胃經,足太陽膀胱經,足少陽膽經. ③經過眼或眼周圍的經脈: hand太陽小腸經,足厥陰肝經. ④絡脈,經筋與眼肌的關係. ” 證治準繩”波蘭語”大六絡”即指六條眼外肌,它是包裹在眼球外的,謂之”意思” ,它是依靠支而橫行的絡脈,孫絡來滋養的,眼肌的功能恢復與絡脈有密切的關係.如臨床觀察針剌外眥角的穴位,對於內斜視(外直肌麻痺)療效滿意,其機制即 因足少陽之筋結於目眥為外維.

6.眼科常用的穴位有哪些?主治哪些眼病?

根據眼病的性質,發病機理,全身情況,病的虛實來取穴治療.治眼取穴基本以眼周圍的腧穴為主,根據全身情況與眼病直接有關者,可適當採用五腧配穴 法,屬絡配穴法,郗會配穴法,俞募配穴法,八脈配穴法,配以體穴治療. ” 急則治標,緩則治本”對於慢性病應調整全身情況,改善血供,增強機體抵抗力.對於因七情內傷者就調其神,選用能改善神態及精神狀態的醒腦開竅的穴位,對於 出血性眼病,應止血,活血並舉.對於眼底血管阻塞者:鼻上支血管:取任,督,陽橋,陰橋,膀胱經,鼻下支血管:取大腸,胃,小腸;顳上支血管:取陽維,三 焦,膽經;顳下支血管:取膽,三焦,胃,小腸.黃斑區或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:取心,肝經,並加陽明經多氣多血之原穴 — 合谷.眼周穴位常見有:晴明, 1000-6869 ,下晴明 , 球後,承泣,攢竹,魚腰,瞳子 , 太陽,四白,迎香等.全身:百會,風池,完骨,大杼,天柱,光明,足三里,合谷等.眼科針灸主治外眼中急慢性的炎症,瞼痙攣,神經痛,上瞼下垂,斜視,迎風流淚等;內眼的視網膜血管阻塞類疾病,靜脈阻塞,動脈阻塞;急慢性的炎症: 視神經炎,血管炎;各種原因導致的視神經萎縮,視力下降;某些先天性疾病:如色盲,弱視,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及近視,視疲勞等.

7.針灸治療眼病的操作手法有什麼特殊要求?

眼區穴位血管豐富,周圍組織疏鬆,極易引起腫脹,因此眼區的穴位有別於四肢,胸背的穴位,治療手法也不同,進行手法操作易引起球後出血,不利於疾病 的觀察與治療.歷代醫家都不主張在這些穴位施行手法,特別是強烈的補瀉手法.對於眼區穴位,只要求輕度提插法進針,小幅度 , 輕慢撚轉 , 拔針時也應緩緩地捻轉退針,切不可迅速拔針.尤其對晴明,球後兩穴位,它們都通過眼眶邊緣刺入眼球後部,進針較深,易剌傷血管及眼眶深部組織,造成出血或 其他事故.因此要選用細針,進針時可採用夾持進針法,剌入時應針身垂直,如遇阻力,不可勉強進針,得氣後,可留針10-30分鐘,起針時應輕提輕退,切勿 用力過猛,並迅速將消毒棉球按壓在皮膚上約3-5分鐘,以確保無球後出血.對於球後出血,首先應安慰病人,消除其緊張心理,可用繃帶加壓包紮局部 12-24小時,並口服三七片等,2 -3天后可用熱敷促進吸收,一位般出血在2-3週後可自行吸收,無特殊不良後果.對於遠道穴位,可根據病情,採用”燒山火” , “透天涼”等手法.對於機能亢進的眼病,應 ” 實狀要瀉”使用強烈而持久的剌激,留針時間長,每隔5-10分鐘,需將針捻轉.對於機能衰弱的疾病,生成”虛狀要補”應用強烈或輕的剌激,不留針或留 針時間短.對於初得病或初次針灸的患者,應用輕度或中度的剌激,留針時間要短或不留針.對於病程長或針灸次數多的患者則反之.對於小兒或體質過弱者,不宜 過強剌激,並且留針時間應短或不留針.同時應注意眼周及頭面部穴位禁用灸法.對於三棱針皮下放血,應局部用75 %的酒精消毒後進行,剌時動作要快,不宜過深,防止過分傷害身體組織.

8.眼病的針灸治療療程一般有多長 ?

根據病情不同,治療時間也不同.一般對於外眼病,急性病,治療時間較短.如麥粒腫耳尖針剌放血一次或眼周圍穴位針剌3-5次即可;淚道通暢之迎風流 淚用溫針針剌晴明穴3-5次即可止淚;眼瞼痙攣,麻痺性斜視,眶神經痛,假性近視,視疲勞,角膜病等,一位般治療最短1-2個療程,最長3-5個療程,每 個療程10次.對於內眼病,慢性病,一般起效慢,療程較長,病情易反覆.如視神經萎縮,一位般有效治療約3-6療程,鞏固治療約6個月左右;視網膜中央動脈 阻塞的病例,應早期配合針剌治療,效果較好;眼底出血吸收後的患者,為提高視力,一位般針剌約1-3細,對於先天性的色盲,視網膜色素變性等,根據病情不 同約3-6療程.